Hung's Arts Foundation

在重要文玩,尤其是硯台一類的欣賞、研究路上,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秦孝儀先生扮演了良師益友的角色。秦先生認為琺瑯器具皇家氣息,富貴氣息較重,因此建議董事長洪三雄夫婦投入研究較具文人雅意的古物。就這樣,兩人在孝公的建議與指導之下,開始著手研究硯台,然後是竹雕、木雕等其他文玩,一項接一項,真有欲罷不能之勢。
 
 
竹雕「福壽」桃形佛龕
清乾隆Qing Qianlong (1711-1799AD)

H:19.8(cm)


現存傳世的數量眾多的佛龕中,不乏紫檀雕、木雕、銅鎏金及掐絲琺瑯器之屬。但竹雕佛龕卻誠屬少之又少。竹雕藝術不同於其它工藝,絕妙之處在於如何因材選題、因勢湊刀。尤其是上乘的圓雕件,神隨形轉,絕少雷同。竹刻藝術經歷了明代晚期的奠基與發展,已從開始的民間普品進入宮廷,一躍而成皇室認可、鍾愛的藝術門類。竹雕佛龕的出現,正是竹刻藝術風靡的一個重要表現。


首先是佛龕的選材。本件作品略呈扁平狀,一則需要中空以為佛室,再則底座又需有足夠的空間從事根雕。所以在兼顧形狀、實用與外觀的諸多條件下,選材確是一樁首先面對的鉅大難題。蓋以用竹筒或竹根整切會顯得過於規整呆滯而無藝術的韻味;若像其它竹根雕件展現扭曲彎轉則又淪為過於奇異不恭,反而失去佛龕莊嚴的功能。


佛龕主體為規整討喜的桃形,左右對稱則富於線條流動的美感。底部桃枝婉轉透空,層層疊立,成為托起主龕的連體底座。桃葉則婉轉伸張、曲折自如、飄逸鮮活。此部份既有靈巧安祥的姿態,又有枝葉鮮活生動的細部刻畫,在盤錯交融中穩穩地托起佛龕的主體部份,顯得既莊重又不乏藝術活態的魅力。佛龕的頂部有一隻蝙蝠,其後左右亦規整攀附四隻,隻隻端莊活動有勁。五隻蝙蝠圍繞桃形佛龕的意象,除了可領略到莊嚴佛法融匯在福德與壽華的慈悲惠賜,更有「五福捧壽」的吉祥寓意,完美地將祥瑞、典雅與運工於材的藝術魅力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竹雕精品。


(詳請參閱「三0古吧 2012」、「雕刻之珍-明清竹刻精選」)
   
 
 
PREVIOUS 1 2 3 4 5 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