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s Arts Foundation

由觀音菩薩眼淚所化成的綠度母,首度帶領洪紹凡執行長走進喜馬拉雅佛教藝術的神秘古銅世界。加入印度、尼泊爾、西藏的異國風情,與眾不同的雙修及忿怒像,肅穆的佛教藝術頓時多了些生動及包容。元明清三代宮廷的佛教藝術,也深受此影響。傳說中有21 尊不同的度母,為了度化眾生而顯現。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執行長曾見過綠度母的姐妹們之一。在渴望尋找到其他度母的同時,有股力量支持著這美麗、慈悲與智慧的喜馬拉雅佛教藝術之修煉。
 
 
印度笈多立佛
6th Century

H:65.6(cm)


笈多王朝起於西元320年,約結束於七世紀中葉。笈多佛最具特色的是高突的肉髻,螺狀的髮紋,鼻樑稍高,兩眉彎曲,嘴唇厚實,而垂簾的雙目,更表現內斂與自省。笈多佛身上衣服樸質無華,但以身後華麗的光環及雙手的手印來象徵悟道者的精神境界、智慧光芒與慈悲渡人的願力。



此立佛為砂岩雕刻,佛像沿襲了五世紀時代標準的笈多式樣鹿野苑派(Sarnath School)風格,作立姿,但微傾左方,此已屬於六世紀的姿態。佛像頭上肉髻高高凸起,上有一圈圈的螺狀髮紋,佛容端莊,耳垂甚長,嘴角含笑,眼簾下垂,充滿了慈悲與安詳的氣質。佛項後有光輪,光輪的外圈有連珠紋為飾,象徵智慧的光芒。佛右手上舉作施無畏印,代表與人以安穩的定力。左臂下垂,前端已殘。佛上身披緊密貼身的衣紋,顯露出寬廣的雙肩與結實的胸肌,佛腰間繫帶,以綁住下裳,但因衣薄,故臀部、腿部、膝蓋以及赤裸的雙足等,均以寫實手法表現出來。



佛右手披帛之下,一位身材嬌小、雙手合十的供養者,雙腳一上一下,作蹲跪之姿,向著佛禮拜,他頂上梳著小髮髻,肩上頂著小光圈,身上斜披小披帛,此姿勢類似供養菩薩,中國大同雲岡第二期的石窟中,遍及窟壁作為佛身旁的供養菩薩也與此供養者造型十分相似。



(詳請參閱「三0古吧 2007」)
   
 
 
PREVIOUS 1 2 3 4 5 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