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s Arts Foundation

由觀音菩薩眼淚所化成的綠度母,首度帶領洪紹凡執行長走進喜馬拉雅佛教藝術的神秘古銅世界。加入印度、尼泊爾、西藏的異國風情,與眾不同的雙修及忿怒像,肅穆的佛教藝術頓時多了些生動及包容。元明清三代宮廷的佛教藝術,也深受此影響。傳說中有21 尊不同的度母,為了度化眾生而顯現。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執行長曾見過綠度母的姐妹們之一。在渴望尋找到其他度母的同時,有股力量支持著這美麗、慈悲與智慧的喜馬拉雅佛教藝術之修煉。
 
 
三面六臂寶生如來
西藏 14世紀

H:29(cm)


這是尊典型、華麗的丹薩替(gDan sa mthil)寺寶生如來金銅佛像。尊像三面六臂,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蓮座基部還飾有一圈裝飾帶;菩薩裝,頭戴五葉寶冠,耳配耳璫(不同於一般的圓形耳璫,在此裝飾成花葉形,頗為別緻),身上亦飾滿了項鍊、臂釧、腕釧;下著貼體薄袍,薄袍布角束成漂亮的花飾攤展於相交的兩腿前方的平台上,至為精巧雅緻;兩肩披掛的飄帶繞過手臂,垂於兩大腿外側。造像的鎏金成色飽滿,瓔珞鑲嵌滿各色寶石,盡顯高貴的氣質。其腰桿挺直,頭部微微抬起,更顯得氣宇軒昂、慈光普照。


丹薩替寺在文革期間完全毀滅,寺中精美的雕像大多被破壞,少數倖存者輾轉流落到西方為博物館或私人藏家所收藏。幸賴於1940年代藏學家圖齊(Giuseppe Tucci)探險隊為丹薩替寺所拍攝的照片,藝術史家才憑以逐漸辨識出這批精美造像的原來歸屬,文物界遂有「丹薩替造像」之稱。透過圖齊探險隊所拍的照片,我們可知這些雕像原多飾於這些大靈塔的四周。


由於經過嚴重人為的毀壞,即使是少數倖存的丹薩替造像,也多少都有殘損。本件三面六臂造像,其左手主臂於胯前握鈴,一手高舉揮劍,另一手持物已殘佚;右手主臂於胸前持寶珠;其餘各臂持物則已殘損而無法辨認。透過右手所持寶珠,幾乎可以斷定其持物缺損的左手持蓮花,右手則為法輪與金剛杵。從殘損的現況可以推測:其法輪與金剛杵,也分別是以置於蓮花上的方式來表現。此尊為密集不動32尊曼荼羅內圈南方眷屬―寶生如來。在北京紫禁城梵華樓無上瑜伽根本品中,我們不難找到這個曼荼羅配置的相同眷屬(刻款分別為「毗盧佛」、「寶生佛」)。




(詳請參閱「三0古吧 2012」)
   
 
 
PREVIOUS 1 2 3 4 5 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