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s Arts Foundation

第一次進入到中國雕塑安穩的灰黑世界,是拜北魏交腳彌勒之賜。如此寧靜的臉龐,水紋的衣袍,背後另有雕刻,底座四周還有刻字。雕塑藝術以佛像為主流,從開始盛行的魏晉南北朝,至今已是幾千年的風情。遠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都得以品嘗到許多中國雕塑遺跡。能夠耐得住歲月的摧殘保留下來的完好雕塑,更是具有悠悠歷史的味道,激發了對雕塑藝術虔敬的心。
 
 
盧舍那法界人中像
北齊 山東青州風格 石灰岩

H:80(cm)


本佛立像出土於山東,呈現立姿,高八十公分,北齊石灰岩造。佛頂上為螺狀髮紋,肉髻不顯,整個頭形作橢圓形狀,兩眉弧線延續至鼻端作巧妙的突起,雙眼下垂,下巴飽滿,兩耳貼鬢,是青州石佛中常見的一種類型。


本件最精采處,在於袍服身上的紋飾,以凸出的框紋作直線的排列,佈滿整個佛衣。每一方框紋均以浮雕刻畫出一主尊及二身作禮拜狀的供養人,方框的頂上還有三重布幔式的垂幕,猶如室內。


就浮雕風格而言,雖然題材有佛像、菩薩像、供養人像,但其服飾及表現手法,卻帶著濃濃的漢代畫像磚的手法,尤其大力士的造型似乎承襲了西漢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三界圖地獄界的大力士形象。


一般傳世的「盧舍那法界人中像」,多數是以彩繪的方式、方格的表現形式,將十法界眾生圖繪於盧舍那佛的衣服上,但此像卻是以佛雕的形式表現在佛的衣服上,雖不能視為完整的「盧舍那法界人中像」,但是,浮雕紋樣的表現手法,卻極具特色。


以整體觀之,此石像就貼身的螺髮造型,以及寬薄無褶襞的袍服式樣,均顯示出那是來自印度笈多時代鹿野苑派的風格,此種風格或是從四川傳來,或是直接渡海而來,在山東登陸,構成了典型的青州風格之一,魅力四射。




(詳請參閱「三0古吧 2007」)
   
 
 
PREVIOUS 1 2 3 4 5 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