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s Arts Foundation

第一次進入到中國雕塑安穩的灰黑世界,是拜北魏交腳彌勒之賜。如此寧靜的臉龐,水紋的衣袍,背後另有雕刻,底座四周還有刻字。雕塑藝術以佛像為主流,從開始盛行的魏晉南北朝,至今已是幾千年的風情。遠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都得以品嘗到許多中國雕塑遺跡。能夠耐得住歲月的摧殘保留下來的完好雕塑,更是具有悠悠歷史的味道,激發了對雕塑藝術虔敬的心。
 
 
佛菩薩三尊像(缺一菩薩)
東魏 Eastern-Wei (535-550AD)

H:70(cm)


一光三尊,即是一個大光背上,以主尊佛和二脅侍菩薩構成的造像式樣,尤盛於當時的河南地區。其後,山東地區,即近年習稱的青州造像亦盛行。此鋪光背上段及面向此像左側的脅侍菩薩,皆已缺失,然而整體若試作一復原來看,倒又是件精美莊嚴的北魏時期盛行的一光三尊造像。


此鋪雖缺損,然而主尊明顯的高肉髻螺髮紋,再加整齊有秩的排列,令人皆知這是青州典型的東魏時期的造像作品。大略觀之,是從北魏逐漸衍變而定型的。例如,著名的青州龍興寺出土的北魏永安二年(529)韓小華彌勒三尊造像,一者在大背屏的光背上,就只有簡潔清秀,穿著北魏孝文帝漢化改制以後,後期傳統的褒衣博帶裝與寬大帔帛交叉的服飾。二者,三尊之間的極大空間,毫無裝飾刻繪。三者,僅在三尊的頭後,有整齊厚實有勁的雙層蓮華頭光。諸此確實與此鋪幾近雷同。所差者,僅在主尊左右有「倒龍吐蓮(華)」,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左右脅侍菩薩蓮華座。


此鋪龍口吐莖,非常簡潔單純,看不到其後極度完整又華麗的表現與裝飾。若與同是該地出土的一鋪北齊背屏式佛三尊造像相比,就完全明瞭。即完整的龍身、矯捷誇張的身形、數枝的蓮莖、搖曳的蓮葉、甚而大的蓮蕾,完全未現,可知是一北魏晚期之作。其後東魏的倒龍吐蓮式樣正如此鋪所見的,已是極度成熟又完整了。




(詳請參閱「三0古吧 2011」)
   
 
 
PREVIOUS 1 2 3 4 5 6 NEXT